首页>检索页>当前

安徽:锚定基点 聚焦关键 扎实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

发布时间:2024-05-27 作者:钱桂仑 来源:中国教育新闻网-《人民教育》

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办好更加公平、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出台《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》,教育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印发《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》,要求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,显著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。安徽省深刻领悟党中央决策部署,着眼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,立足省情实际,全力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发展。

一、提高思想认识,精准把握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内涵要义

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、先导性地位,我们要站在“两个大局”“两个大计”的高度,精准把握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内涵要义。一是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。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任务和战略选择,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。二是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。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,构建幼有优育、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,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点,是构建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核心,必须紧盯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这个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行动,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、加强教育投入保障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重点发力。三是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是增进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的具体体现。当前,基础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,但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。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就是致力于深化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,进一步做大优质教育资源“蛋糕”,从根本上解决优质教育资源总体不足与人民群众期望“上好学”的矛盾,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,积极回应群众期待,在强化资源保障和政策供给上狠下功夫,着力推动基础教育“量”“质”齐升,从“有”到“优”、由“优”向“强”迈进。

二、立足全省实际,有力夯实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发展根基

安徽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,持续推动基础教育领域改革创新发展,全省基础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,全省共有中小学幼儿园学校2.1万所、教职工81.3万人、在校生1007.1万人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9%以上,义务教育巩固率98%,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%,各项关键指标进步明显,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打下坚实基础。一是政策顶层设计不断完善。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及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,统筹提高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和育人质量,推进研制并构建基础教育“1+3+N”政策体系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相继出台实施德智体美劳“五大行动”文件,以及学前、县中、特教三个“十四五”发展提升行动计划,进一步做好事业发展谋篇布局。二是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。稳步推进学前教育促进工程,实施4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,累计新建、改扩建公办园项目7619个。统筹实施全面改薄、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基础教育重点项目,持续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,提前3年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。顺利完成高中阶段普及攻坚计划,推进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项目建设,逐步推进化解普通高中大班额,2023年全省普通高中大班额已基本消除。三是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。学前教育保教水平不断提升,编制《安徽省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自评指导手册(试行)》,凤阳县入选全国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。强力推进“双减”落实,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、课后服务等各项工作指标均居全国前列。普通高中以深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为主线,改进课堂教学方式,有序推进选课走班,切实加强学生发展指导,打好课程教学改革及内涵建设等系列组合拳。四是基础教育公平不断推进。有序扩大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供给,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93.2%,全省乡镇实现公办园全覆盖。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、学校建设标准、基本装备配置标准和教职工编制标准等实现“四统一”。国家引领、省级示范、地方为主的三级县中托管帮扶体系初步建立,协调安排包括中科大在内的28所在皖高校托管帮扶59所薄弱县中,县域薄弱普通高中托管帮扶全覆盖。五是育人模式改革不断深化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,推动教育观念逐步转变。启动实施素质教育“五大行动”,全面提高育人工作质量。铜陵市、合肥市、蚌埠市分别获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、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,庐阳区等5个县区被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(市、区),青阳县等3个县被确定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。

三、聚焦关键领域,推深做实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实施路径

安徽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打造“三地一区”战略定位、建设“七个强省”奋斗目标,并把教育强省作为“七个强省”之一,摆上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。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列入建设教育强省的重点任务,需要我们结合当前新形势、新任务、新要求,着力探索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安徽路径。一是聚焦人口结构变化。针对适龄人口的变化趋势,建立健全学龄人口变化应对机制,建设学位供给预警信息平台,逐市逐县逐校动态分析学位供给,分类分级进行预警提醒。指导各地在新增人口集中地区加密规划布局一批幼儿园,通过新建公办园、规范小区配套园等多种方式,满足就近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需求。密切关注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入学高峰,指导学位紧张的市县加快新建改扩建及挖潜扩容,依法依规做好农村小规模学校撤并。提前应对即将到来的普通高中入学峰值,严禁随意撤并县中,适时布点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学校,优化招生政策和招生计划,推进普职协调发展。二是聚焦优质资源配置。在缩小区域、城乡、校际、群体差距上持续用力,重点实施皖北地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容工程,通过实行“强校+”模式开展集团化办学,推进皖北地区新优质学校建设,多途径导入优质教育资源,加强校长教师培养培训,强化条件要素保障,从省级层面协调统筹全省优质教育资源,确保到2027年,在皖北地区重点建设新优质学校110所,扩增优质学位15万个以上,培育优秀校长和校级后备干部500名、优秀教师(含班主任)1000名;通过重点建设带动“四优”扩容,力争“四优”占比基本达到全省同类型学校平均水平。到2030年,皖北地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全省平均水平。三是聚焦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,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,常态化推进师德培育涵养,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。提高教师素质,聚焦教师培养和培训两个关键环节,加强高校源头培养,扩大本科师范生规模;完善教师培训体系,充分发挥省市县教师发展机构职能作用,实施好基础教育强师计划、“国培计划”、“名师名校长”培养计划和教师学历提升计划等。弘扬尊师重教,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,选树教师先进典型,依法保障教师待遇,积极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。四是聚焦组织保障落地。强化省级统筹,压实市县责任,分级制定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发展目标、重点任务、重要举措,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目标任务落实落地。指导各地统筹用好中央、省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,坚持多渠道筹措经费,加大投入力度,优化经费支出结构,有效保障工作落实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,加大宣传力度,及时回应社会关切,认真总结推广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,在全社会营造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。

钱桂仑 作者系安徽省委教育工委书记、教育厅厅长)

《人民教育》2024年第7期

0 0 0 0
分享到:

相关阅读

最新发布
热门标签
点击排行
热点推荐

工信部备案号:京ICP备05071141号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

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

Copyright@2000-2022 www.jyb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
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